工业厂房鳞次栉比,古韵民居茶韵悠悠,滨海风光魅力无限……十年来,白琳镇加快建设环湖百万村财产业带,打造“百、千”工程样板,推动金山园区转型升级,整合全市石材家装市场,建成石材贸易中心,主动融入城市环玄武湖发展战略,打造环湖发展新中心,谱写出了一曲壮丽豪迈的山海复兴曲。 驱车驶入白琳镇金山工业园区,宽阔的道路旁,一排排干净整洁的现代化高标准厂房拔地而起,隐藏下其内机器运作的轰鸣之声。走进加工车间内,可以看见一条条自动化的高效流水加工线高效运作,不复昔日石板材加工时粉尘飞扬的景象。 20世纪90年代初,在白琳镇大嶂山勘探出一种后来被命名为“福鼎黑”的玄武岩,其优良的品质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吸引无数“淘金者”至此开山采石。只短短数年,便有上百家以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板材厂林立于白琳镇,石材产业一时之间成为当时白琳镇工业经济的“命脉”。 石材产业的风头无二的同时,却也带来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2017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我省开展督察,直指石材行业污染问题。 面对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环保压力的双重考验,福鼎市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通过政企合作规划设计,破旧立新、重整园区,以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式“破题”:430家石材企业整合重组为28家标准化企业和2家精深加工企业;政府投入3亿元建设相关配套工程,打造标准化的石材产业园,令园区的排污标准达到国家要求。历经几年的改造时光,现如今,白琳镇石材产业园初具规模。在政府引导下,企业成功地从粗放式增长向精深加工转型升级,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转型升级之后,我们做到环保手续规范化、生产设备先进化、生产用地水泥化、工业废水循环化、石材废料资源化。”华悦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朱乃斌表示,“尽管这两年因疫情原因,石材的出口有些困难,但我依旧非常有信心,相信在政府的扶持下,白琳的石材产业定能策马扬鞭,赓续辉煌。” 一业兴,百业兴。石材产业的转型为白琳镇的工业经济提档升级,不仅带动了周边第三产业的繁荣,还解决了周边村民的就业问题,十年来,白琳镇民生福祉不断增进,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摘帽,50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截至目前,白琳镇已有4个村村财收入突破50万,其中2个更是破百万。而其余的村庄也始终奋斗在振兴路上不停歇,翁江村就是其中之一。 列车田野上方穿行而过,将人的视线带向一片坐落在田野间的“别墅区”。在白琳镇翁江村的翁厝里,蓝顶黄墙的小洋楼映衬着田野明亮的绿、天空悠然的蓝,呈现出一幅色彩明丽的乡村画卷。 靓丽的村居环境与十年前的脏、乱、差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现在的村居环境非常整洁,大家都住上了这样漂亮的房子,感觉非常幸福,我们翁厝里还被评为了‘省级示范小区’。”村民翁迪销将家乡的变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翁江村地处白琳镇东北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翁江村的村民主要以养殖青蟹、海蛎、蛏等特色海产品以及种植福鼎白茶、茉莉花、蚕豆与水稻等农作物的农业生产活动谋生。十年来,随着乡村振兴进行曲的“高歌猛进”,该村的财政收入从十年前的10万元一跃到了2021年的32万元。“今年我村拟建成一座茶叶粗加工厂,预计对外出租后每年还可增收16万元的村财,或许今年我村的村财收入有望突破50万元。”翁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许方潮透露。 从“独唱山歌”到“山海交响”,十年来,从藤屿村到旺兴头村,从翁江村到车洋村,风光旖旎的海边村落串起了白琳镇全长15公里的“滨海观光、茶旅古镇”乡村振兴示范线。 记者了解到,今年,白琳镇还启动了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明确各村发展定位,优化产业布局和经济增收项目,共谋划生成33个项目。立足于山海资源优势,白琳镇拟重点推动沿州、白岩、藤屿、旺兴头、下炉等5个沿海村作为第一批沿海百万村财产业带建设,同时充分发挥沙埕湾跨海通道工程、滨海大道、八尺门高速口和名京物流园港口等交通、港口的区位优势,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发展潜力大、本地优势明显的新兴特色企业,不断壮大产业规模。 一、二产全面发力,吹响白琳镇环玄武湖城市发展战略的“冲锋号”,在第三产业上,白琳镇也不甘落后“齐步走”。 走进古色古香的白琳老街,历史的厚重感与老街的独特风情让人沉醉其中。沿着青石板路步行而上,一间间独具特色的老式茶馆映入眼帘,悠悠茶香弥漫在街头巷尾。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老街复兴项目,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修复节点性建筑、美化街面环境,白琳老街被打造成极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古街,吸引了众多客商前来投资兴业。 “我有一天偶然来到了这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白琳老街,发现这里的茶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里,我们企业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更好地打响知名度。”茶商张丽珍透露了自己在白琳老街“扎根”的原因。 作为福鼎茶叶贸易发祥地、白琳工夫红茶发源地、新工艺白茶诞生地的白琳老街,曾在过去盛极一时,后来,受各种因素影响,白琳茶产业逐渐式微,白琳老街的兴盛也按下了“暂停键”。2018年,乘着全域旅游发展的东风,白琳老街拉开复兴大幕,启动风貌恢复与建筑修缮工作,着力打造一个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综合体。随着复兴项目持续推进,白琳老街“涅槃”重生。沿街而行,茶馆、餐饮等新业态布局加速成熟,各大主题茶馆古韵新生,焕发出勃勃生机。 时间对望,十年来,白琳镇积极提升改造白琳老街和翠郊古民居,发展壮大翠郊脐橙、葡萄园等农业基地发展,引进企业投资建设茶旅融合的特色古风民宿,有序推进八尺门湾中道渔旅综合体,打造融汇茶旅、农旅、渔旅等以休闲观光、旅游度假一体的旅游观光模式,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延伸旅游产业链。 “接下来,我们还将主动融入城市‘环湖’发展战略,坚持‘三抓两创一目标’的落实机制,全力推动金山工业园区绿色转型升级的‘后半篇文章’,加快闽浙边界石材贸易中心、金山大道白改黑、白琳卫生院迁建、农贸市场改造、八尺门仓储物流等项目落地见效;立足山海资源优势,助推全域旅游发展,改造提升白琳老街、翠郊古民居、萧家大院,促进渔旅、茶旅、农旅融合发展;聚焦乡村振兴和‘百千工程’,构建环湖百万村财产业带,全力打造白琳宜居宜业宜游环湖发展新中心,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白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德良说。
东海之滨,桐山溪畔,这里是发展热土,这里是改革福地。党的十八大以来,福鼎市坚定实施“工业立市、旅游兴市、海洋强市"发展战略,开启了逐梦千亿工业时代、建设宁德大湾区沙埕湾生态临港产业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新篇章,绘就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福鼎画卷。 质效并举,推动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十年来 福鼎市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打造现代产业新体系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落地生根按下福鼎建设“加速键”乡村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全域旅游再上新台阶获评首批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市 改革创新,深化激发发展活力 十年来福鼎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项目攻坚机制新增“五个一批”项目169个总投资975.3亿元 以人为本,着力建设宜居新家园十年来福鼎市不断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城区建设民生福祉不断增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福鼎市将主动融入宁德“一核两廊五轴”发展格局不断健全“三抓两创一目标”落实机制奋力奏响“干就干好”的发展最强音为全面建设宁德大湾区沙埕湾生态临港产业城市而努力奋斗
十月,天气微凉,秋日已至。嵛山岛换上了秋日的新装,款款迎接着一波又一波游客的造访。 俯瞰嵛山岛 坐看云卷云舒,静听时光风吟,慢品海岛风光……游客小陈在国庆节后登上了嵛山岛,“秋日的嵛山岛上草木微黄,别有一番滋味。”小陈透露,他在嵛山岛上住了几天,欣赏了天湖风光,见到了夜归渔船,品尝了生猛海鲜,目之所及多是海天一色的壮阔,还感受了岛民们晒秋时洋溢出的对丰收的喜悦。 “我非常喜欢嵛山岛上的‘慢’,让人能够放缓步履,好好地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同时嵛山岛上的渔家风情也让我沉浸其中。”小陈说。 秋日天湖 渔家风情 渔家风情 游客小陈惬意的旅居生活是嵛山镇发展定位的生动体现。这十年来,嵛山镇以建设嵛山生态休闲旅居海岛为目标,积极推动环岛公路提升改造,不断挖掘新景源,提升环岛渔村旅游景点,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建成以天湖景区为轴心,串联大使澳、阳光鼓、月亮湾、好望角、洋鼓尾等11个网红新景,“全季旅游、全景嵛山”的旅游发展新格局正逐步构建。 阳光鼓 月亮湾 据了解,经过十年的开发升级,到嵛山镇游玩的游客不断增多,2021年嵛山镇全年接待游客约18万人次;今年国庆期间,游客量日均约达2500人次;“黄金周”过后,岛上仍持续释放着旅游热度,带动岛民经济增收。 游客与日俱增,海岛商机显现。越来越多的岛民抓住时机开起民宿、渔家乐等,郑家建就是其中一员。原本就从事旅游行业的他,亲身见证着嵛山镇群众的收入水涨船高,基础建设也日渐完善,游客更是与日俱增,便也动起了开办民宿的念头。“我们的民宿今年‘五一’开始营业,整体客流量还可以,国庆基本上每天都是满房的,七八月份夏天周末基本上也是满房。”伴海民宿老板郑家建表示,自己对嵛山镇的未来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深挖海岛资源,唱好“海之歌”。十年来,嵛山镇深入实施“生态立镇、海洋富镇、旅游兴镇”发展战略,全域旅游成效不断凸显,荣获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称号,马祖村、东角村获评“宁德市最美渔村”,嵛山岛旅游品牌日益成熟,旅游接待品质不断提升;海洋渔业平稳发展,2021年,全镇规划紫菜养殖300多亩、贝类养殖160多亩,3家企业养殖58口深水大网箱,专门从事闽东大黄鱼培苗及养殖,年创产值达5000多万元,完成3艘新型钢质渔船更新改造,继续引导46艘大马力渔船生产虾皮,年创产值4500多万元。 马祖港 东角村 十年期间,嵛山镇还充分发挥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驻点优势,持续探索校地合作模式,打造人才振兴引领标杆,完成了礼堂前广场、文化展示馆、清华研学基地、集镇党建文创等项目设计落地,完成海产品、白茶等文创包装设计等。同时,引进清华大学“九六公社”校友团队与嵛山镇签订《嵛山岛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合作协议,今年共引进高端人才团队住岛调研及文创设计11批次,现已完成民宿改造样板、东角长者食堂、政府文化墙、嵛系列主题雕塑等文创作品设计。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 九六公社签约落地 与此同时,这十年里,嵛山镇还持续加快海岛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民生短板,持续优化人居环境,改善镇容村貌,岛民收入稳步提高。2021年,嵛山镇社会生产总值达到3.4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增至23855元。 嵛山镇环岛公路提升工程大使澳路段“白改黑” 海岛音乐嘉年华 “今后,嵛山镇将紧紧围绕国际生态旅居的建设目标,坚持‘生态立镇、旅游兴镇、海洋富镇’,持续深入开展与清华大学的校地合作,依托清华团队的智力支持,加快‘零碳海岛’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落地,全力推进环岛旅游公路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提升,高标准完成5个金牌旅游村建设,持续举办海岛音乐节、海钓精英赛、环岛马拉松等特色文旅活动,形成海岛特色旅游品牌;按照‘一岛一主体’布局,全面推进旅游资源、交通航线整合,加快旅游景点提升、民宿样板区打造等,实现全岛‘一票制’、管理‘一体化’,力争三年内让全镇5个村的村财收入突破百万,镇财收入破千万。切实让嵛山岛的生态环境美起来,旅游品质好起来,镇村岛民富起来。”嵛山镇镇长陈昊说。
贯岭镇地处闽浙两省三县的交汇处,长期以来,“哐当一声进福建”是贯岭人民出行状况的生动描述。如今,省际道路贯穿集镇,分关一路上,车来车往,道路两边补给站、加油站、餐饮店、住宿等各类服务业态,吸引走南闯北的人驻足,形成了特有的便捷交通经济带,展示了福建“最美北大门”的形象。 十年来,贯岭镇交通基础设施日新月异,分关、战坪洋等高速路口、省道完善升级,形成高速交汇地;全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引进了纺织、汽摩配、家居等浙江企业落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推进栀子、槟榔芋、有机茶等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建设闽浙边界宜居宜业工贸新城镇。 据统计,2021年,贯岭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7.65亿元,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11.5亿元;农业总产值6.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758元;限上商贸总额2733万元。 交通巨变 铺就幸福小康路 “十年来,我们村许多老旧的道路改为了柏油路,且直接修到了家门口,无论是生产生活物资的采买,还是产品的销售都非常方便。”说起交通带来的变化,贯岭镇分水关村村民张华岳深有感触。 10年前,张华岳还是个常年在外务工的打工仔,收入勉强维持生活,随着家乡路网设施的完善,张华岳选择回乡自主创业,现在年收入达十余万元,生活水平步入小康。 走进58省道贯岭镇分水关段,宽阔整洁的沥青路上,车流不息,沿街各色商铺里,人气旺盛。2021年5月,58省道分水关段道路整治正式动工,仅6个月完成施工,投入使用。在完成“白改黑”、强弱电落地、供水管网建设的基础上,该路段持续提升绿化等配套设施,边界窗口形象焕然一新。 贯岭镇辖区内,104国道、58省道穿境而过,并设有沈海高速分水关、战坪洋互通口,车流、人流、物流十分密集。渐渐地,道路两边的住宿、补水、加油、餐饮、副食品等服务行业兴起,带动了大量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不仅如此,贯岭镇还从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村落绿化美化、公共服务提升等入手,不断提升福建“北大门”形象,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及整体环境档次。近年来,松洋村获评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贯岭村获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何坑村被列入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透埕村、贯岭村连续两届获评宁德市文明村。 “十年来,我们腰包鼓了,生活好了,环境美了,幸福感、获得感也更足了。”村民张小霞说。近年来,贯岭镇结合“新绿亮洁”和“两高”沿线整治等项目,着力实施分水关、邦福、贯岭、透埕等村的裸房整治、坡屋顶改造、拆违、绿化美化等,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加快“四好农村路”实施,松铁线扩宽改造项目,贯茗线、邦铁线(邦福—西山段)等一批乡村道路建设工程包项目快速推进建设,“北大门”形象不断提高。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前行。秀山丽水中,阡陌交通间,贯岭这片秀美大地,处处焕发生机、充满活力,“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 产业兴旺 绘就发展新画卷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动脉,贯岭镇交通的配套完善让流通速度快起来,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客商到贯岭产业园投资兴业,分水关村村民的土地价格也水涨船高,不少村民不仅靠土地租金获得收入,还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走进诚兴新材料科技生产车间,工人们正戴着防护头盔,进行井盖的打磨,火花四溅,现场一派繁忙的工作景象。 “我们来贯岭投资办厂已经六七年了,产品大都销往浙江方向,随着路网设施不断完善,贯岭闽浙边界的地理优势发挥了出来,缩减了公司运输成本,我们越来越有信心把企业做强做大。”总经理杨小光说。据悉,该公司目前产值达3000多万,助力了贯岭工业经济增长。 “现在,我们建起了一个家具产业园和一个工业园区,实现闽浙边界无缝对接,助力产业发展,提高村民收入,今年我们将力争实现百万村财目标。”福州海关驻分水关村省派第一书记刘标说。 “发展快,交通带。”过去十年,贯岭镇落户工业园区企业53家,已投产企业42家,在建企业7家,逐步形成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纺织等产业为主的工业项目区。同时,随着占地800余亩的食品谷产业园项目落户,总投资3亿元的省重点项目——分水关家具产业园项目推进,贯岭镇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产业兴旺、生活富足,环境整洁,出门还能看到赏心悦目的风景,心情特别好。”提起村里的变化,贯岭镇居民张梅菊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在贯岭广袤田野上,农业与文旅、休闲共同结合,一张张洋溢着喜悦的笑脸、一个个产业火热发展的场景,彰显着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劲动能。 十年来,贯岭镇持续做强栀子、槟榔芋、有机茶三大特色农业,2018年被授予“中国栀子文化小镇”,福鼎栀子荣获国内栀子产业首个“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取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第二批福建省农产品优势区”等11个公用品牌,栀子全产业链产值从不足1亿元增长至近6亿元;同时,贯岭立足“生态清新·福鼎白茶”目标定位,以茶叶龙头企业为示范,完成4000多亩茶园绿色统防统治试点工作,推动茶产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不断立足优势,挖掘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栀子小镇+全域旅游”初具规模。 “下一阶段,我们将紧紧围绕食品谷产业园项目对贯岭的带动作用,凝心聚力推进美食、栀子、槟榔芋支农产业,实施‘百万村财、千万乡财’,让贯岭更加宜居,更有特色,更富活力,切实打造福建最美北大门。”贯岭镇党委书记梅琥说。
秋日的磻溪,巍巍茶山广袤无垠,处处涌动着振兴的热潮。 党的十八大以来,磻溪镇围绕做强做精白茶产业发展目标,立足生态资源和赤溪村品牌优势,努力打造“茶韵古镇·大美磻溪”乡村振兴示范带,初步形成茶产业、生态农业、文旅休闲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格局,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全面提升。 潮至千帆动,猎猎驾长风。宜居宜业的茶韵古镇图景已然绘就,大美磻溪就在眼前。 产业兴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秋高气爽,走进磻溪镇,处处可见茶农辛勤忙碌的身影,时时可闻清新雅致的袅袅茶香,俨然闯入了一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之中。在阵阵茶香中,现代观光农业、特色茶旅勃勃兴起,镇村面貌干净整洁、万象一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生活富足,一个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磻溪镇就这样进入了视野。 磻溪是产茶大镇,近年来,该镇抢抓全市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茶企,加大茶叶基地化建设;成立磻溪镇茶业行业协会,严格有效规范茶企、茶商行为;实施湖林村茶叶精品街项目,打造福鼎白茶核心产区磻溪地标;搭平台、组队伍,狠抓数字化管理,严格把控茶叶质量安全,全方位推动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目前,全镇共有茶企458家,拥有无公害茶园近5.1万亩,年产优质干茶5000多吨,农民收入60%来源于茶叶,87%以上劳动力直接或间接受益于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12亿元。 白茶产业的发展兴盛也带动了磻溪旅游业的繁荣。白露节气过后,是秋日胜春朝的好时节,磻溪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位于磻溪村的十三坪茶园里,来自浙江杭州的段诚与二三友人相携同游,并用无人机记录下了十三坪茶园的大好风光。 以茶兴旅,以旅促茶。近年来,该镇立足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挖掘整合特色旅游资源,深入推动茶旅融合发展,逐步走出一条高质量、高生态、高颜值的乡村振兴之路。 磻溪镇依托“中国扶贫第一村”的品牌优势,抢抓财政部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的契机,以赤溪为重点的太姥山西南麓4A级景区逐步成型。全镇旅游项目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赤溪、杜家旅游集散中心、湖里岗玻璃观景栈道等50多个项目陆续完成建设,并着力打造大沁十三坪知青茶旅文化、桑翠湖休闲垂钓区、仙蒲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民宿康养休闲度假区等,一个个乡村旅游点应运而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 同时,结合“大美磻溪·茶韵古镇”乡村振兴景观带建设,推动完成“金谷—蒋阳—杜家—赤溪”及“磻溪—湖林—桑海—仙蒲—南广—后坪”2条乡村旅游线路,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推动“大美磻溪”全域旅游格局逐步形成,旅游产业活力不断增强。 如今,茶旅融合的成果已经显现。赤溪获评“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称号,杜家上榜“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仙蒲被授予“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2016年至2021年,全镇共接待游客150多万人次。 乡村美 绘就百姓幸福新生活 房屋错落有致,左邻右舍三五成群,聊天话家常;道路平整洁净,街巷绿树成荫,公园里不时传来幸福的歌声……漫步在磻溪镇的各个乡村,映入眼帘的便是这样一幅幅令人心生向往的田园牧歌生活图景。 “现在村里公园也有了,环境也好了,家里一年能挣个十来万,吃穿住用不用愁,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这是76岁的湖林村村民周朝舟最直观的感受。这些年,村里路更宽了、环境更美了,还建起了公园、广场和礼堂,这些变化他不仅看在眼里,更是喜在心里。 小村大变,渊源有自。这一切得益于磻溪镇近年来倾力推进村庄建设,该镇一手抓基础设施,一手抓人居环境,奏响了一支支乡村振兴协奏曲,绘就了一幅幅美丽乡村新画卷,镇村面貌焕发新颜,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与日俱增。目前,金谷、桑海、炉屯、蒋阳等12个村已成功申报初级版“绿盈乡村”,磻溪、油坑、黄岗等3个村成功申报中级版“绿盈乡村”,赤溪村、湖林村成功申报高级版“绿盈乡村”。 村村有美景,处处皆画卷。美丽乡村建设也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为此,磻溪镇把“宜游”融入“宜居”之中,促进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赤溪村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 据了解,赤溪目前全村已开办餐饮店11家、特产店10家、民宿8家、茶产业店铺5家、乡村便利店11家、超市1家及村级物流点1个,“吃住游娱乐购”等配套日趋完善,真正做到让游客“乐意来、留得住、购得欢、体验好”。2021年,该村共接待游客26万人次,旅游相关产业收入额达1945万元,占全村产业收入的30%。 村财收入从零到去年的255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万把块到去年的32236元,这十年来,赤溪村可谓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赤溪村的巨变是磻溪镇扎实开展乡村振兴、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缩影。2021年,该镇工农业总产值达9.3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6.35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2.95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33元,比2016年增长61.7%。 今后,我们将因地制宜、把握重点,以‘三抓两创一目标’落实机制为抓手,加快推进湖林白茶小微园、县道983改造提升、赤溪中小流域治理等系列工程,协助抓好城乡供水一体化、东南沿海跨流域饮水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开展‘百万村财、千万乡财’行动,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切实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谱写好磻溪发展崭新篇章,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吸引时代新能源及其配套项目规划建设千亿级产业片区;依托“中国贡眉之乡”金字招牌,引进龙头茶企,加快推进茶产业小微园建设;挖掘双华畲族文化、周山红色文化、天湖山等自然人文景观打造“一心三圈”文旅产业发展格局,一步步擘画出乡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佳阳畲族乡地处福鼎东北部,与浙江矾山、马站、岱岭、沿浦4个乡镇及福鼎前岐、沙埕两镇相毗邻,是宁德地区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乡镇之一,也是重要革命老区之一。 十年来,佳阳围绕畲乡振兴“一二三”发展思路,紧扣建设“山海佳阳·多彩畲乡”的总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大力探索适应乡情的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之路,推动乡村振兴。2021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比“十三五”初增长34.3%,其中农业总产值增长47.6%、规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持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9.5%。 产业发展 丰满发展之“肌” 依山而起,靠海而兴。放眼望去,佳阳畲族乡满目青翠,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茶香。茶叶种植户王祖和正在自家茶园里进行日常的巡视,去年,他种植的10多亩福鼎白茶,迎来丰收,纯收入达10万多元。 泰美茶园 天湖山茶园 “这些年,通过不断扩大贡眉种植面积,我家一年的收入可以达到10万元,家里还新建了楼房,买了小汽车,生活越来越有盼头。”王祖和喜笑颜开。 十年来,佳阳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做活土地文章,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积极引进、培育泰美、鼎白等龙头茶企,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立公司与茶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惠互利的长效联结机制,带动茶农年均增收2万元。挖掘、保护6000多亩小菜茶珍稀资源,并成功申报“中国贡眉之乡”金字招牌,打通贡眉产销国内外双循环渠道。同时,为发挥“中国贡眉之乡”地标品牌和小菜茶集中连片优势,投资3.1亿元建设占地164.32亩的中国贡眉之乡(佳阳)茶产业加工园区,吸引优势茶企向佳阳集聚,促进茶产业集群发展。 中国贡眉之乡 茶产业加工园区配套道路施工现场 泰美茶镇茶园基地 近年来,佳阳茶产业的不断发展,最大受益者是当地村民。2021年佳阳畲族乡12个村村财全部突破10万元,有6个村达20万元以上,3个村达50万元以上。 畲族姑娘采茶 此外,佳阳还主动融入沙埕湾生态临港产业城市建设,全力打造佳阳千亿级产业园区。加快完成千亿级产业片区安征迁工作,推进佳阳物流园、228国道(佳阳段)、双华沙埕互通等重点项目建设,为福鼎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搭建平台。 全域旅游 助推发展之“魂” 走进双华村,迎面而来的是浓浓的畲乡风情。一幢幢鳞次栉比的建筑外立面,布满畲族元素,为双华村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坐落于村委会旁的畲族文化馆,令人耳目一新,琳琅满目的展品时刻在诉说着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只见三三两两的游客正认真倾听讲解。 畲族姑娘 畲族竹竿舞 林庆丰 摄 “在‘二月二’会亲节那天,村里游客人数最高能达到一两万左右。十年来,随着佳阳畲族文化品牌的扩散,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来到双华。”福鼎市畲族提线木偶剧团团长钟昌敢说,双华村的村容村貌、村民的素质和收入,也得到大幅提升。 钟昌敢在进行提线木偶表演 乡村发展,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也要激活文化、提振精神。立足自身独特的文化资源,将佳阳畲族文化财富和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此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在这方面,佳阳一直在探索。近年来,佳阳利用双华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畲族文化资源优势,省级非遗双华“二月二”会亲节等活动,挖掘双华畲族民俗、服饰等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畲族特色村寨。 佳阳“二月二”对歌 织裙带 手工织蓑衣 不仅如此,佳阳还畅通交通“血脉” ,厚植绿色,赓续红色。随着一条条柏油路建立,让从佳阳到周山村路面宽阔平坦,助力红色资源成为周山发展旅游业的特色和优势。 这条路以前是4.5米的水泥路,年久失修,村民们的出行有很大的不便,现在改成6.5米的柏油路后,大大提高村民出行效率,提升了村容村貌,拉动了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周山村党支部书记周义肖) 周山村改善后的道路 十年来,佳阳不仅建成中共鼎平县委纪念馆、红军百步道和观景台等,还完成双华、罗唇、安仁、蕉宕等两高沿线房屋立面改造及重点部位美化绿化,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增效。 我们村有很多红色文化资源,但是以前道路不便,来的人少,现在路好了,生活改善了,环境也美了,每逢节假日能看到游客来来往往,我们还能经营小店提高收入。(村民张仕超) 红军百步道 红色文化园 十年来,佳阳不断挖掘畲族文化、周山红色文化、牡丹文化、天湖山等自然人文景观,争创周山金牌旅游村建设,拓展“天湖山-周山-佳山”精品旅游路线,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还引进沙埕湾海之梦渔业,投资3000万元打造集餐饮、休闲、住宿、垂钓为一体的海上田园综合体,增加村财收入315万元,推动沙埕湾跨海大桥沿线民宿开发,并结合腰屿岛旅游招商及岸沿景观提升,在沿海滩涂实施渔光互补项目,着力建设安仁3A海湾休闲圈,促进渔旅融合发展。 海上田园综合体 周山村 周山村牡丹 “今天是第一次来到佳阳,感受到这里的俊秀的山水与风光,还钓到了一条鱼,很开心。”游客小仙望着沙埕湾跨海大桥赞叹道。 “下一阶段,我们将加快中国贡眉之乡茶产业加工园建设,深入挖掘周山红色文化、双华畲族文化内涵底蕴,激发文化发展活力,配套腹地渔业设施,打造以茶旅、渔旅为亮点的全域旅游新格局。”佳阳畲族乡乡长雷达雨表示,佳阳将通过主动靠前服务吸引新能源及其配套项目落地,为福鼎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搭建平台,在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中走前头、做表率,不断奏响“山海佳阳·多彩畲乡”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鼎市发改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深入落实“三抓两创一目标”的落实机制,全面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聚焦综合经济发展战略,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高质量编制实施五年发展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等重大中长期规划,同步制定规划纲要任务分工方案,推动规划落实落细落深。强化经济形势监测分析研判,及时掌握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找差距、锻长板、补弱项,完善促发展具体举措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制定出台六稳六保行动方案、助企纾困25条等政策措施,聚焦企业具体诉求,加强政策效果评估,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十年来,市发改局充分发挥经济综合管理部门职能,牢牢稳住经济基本大盘,确保全市经济持续向好的因素不断积累,推动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势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从2012年的210.6亿元提升到2021年的454.2亿元,年均增长6.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万元,超全国平均水平。 聚焦重大项目加速建设,打造有效投资新引擎。着力扩大有效投资,10年来累计共完成政府性投资项目立项审批1128个,项目总投资合计约107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7%,高于宁德市平均水平高2.4个百分点。累计实施重大项目167个,完成投资1735.5亿元。成功引进福鼎时代等一批重大项目,多措并举开展征地攻坚,以“四个联合”工作机制推动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刷新重大项目建设“宁德速度”。锂电新能源产业渐成规模,龙安化工园区获评省级化工园区。鼎盛钢铁、邦普循环产业园、汇得新材料、国泰华荣、凯欣电解液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推动争资争项,紧抓国家逆周期调节和重大政策窗口机遇期,共争取专项债、中央、省级预算内等各类项目资金超350亿元,为拉动项目投资增长提供强有力支撑。推进民生工程,把基础设施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成沈海高速复线、沙埕湾跨海公路通道、滨海大道、城乡供水一体化一期、市医院百胜新院区一期、职成教实训基地一期、太姥山旅游集散中心等重大民生基础设施项目,累计完成民生基础设施投资186亿元,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聚焦科技赋能创新驱动,激发经济增长新动能。切实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摆在突出位置,先后出台《加快推进汽摩配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若干意见》《福鼎市促进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快推进闽东电机电器千亿产业集群发展措施的实施意见》《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等文件,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成功创建国家火炬福鼎化油器特色产业基地,进一步推动化油器向整机、电控电喷产业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获评福建省知识产权强县(市),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6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省级星创天地2家、省级创新型企业8家、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12家。聚焦我市主导产业发展技术需求,主动对接省内外科研院校,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动,实现全市行政村所有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培训和成果转化示范带动全覆盖,2018年以来累计培育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238人。 聚焦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新关系。深化“放管服”改革,群众办事由原来的“多头跑、多趟跑”到现在“一趟不用跑”比例达99.69%,全类型即办件比例由原来的30%提升到90.32%,打响最优的“福鼎服务”。福鼎苍南首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机制,在此基础上“跨省通办”覆盖面从2省2地增加至8省(市)8地,进一步打破省域藩篱,实现“分散办”到“区域办”。在宁德市率先推进政务服务“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向乡镇、村(社区)延伸,实现“市乡同办”,通过自助终端机实现乡镇、村(社区)“就近办、延伸办、帮代办”新模式。推出法人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推出136项“一件事”套餐,实现开办企业4小时内办结、工商注册“零成本”、不动产登记“十窗合一窗办理”和“e签宝”不见面签名服务。推行项目审批容缺受理制、告知承诺制、提前审查制,实现立项到开工平均审批时间由158天压缩到45天以内,重大工业项目实现“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四证并发”“两天办四证”。推进诚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城市信用信息归集工作,多措并举引导企业开展信用修复,今年8月,综合信用指数在全国县级市排名居第163名。 聚焦粮食安全价格稳定,彰显民生福祉新温度。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开展储备粮订单收购,十八大以来累计收购本市辖区内农民、合作社生产的粮食41861.818吨,发放直补资金、种粮奖励、购种补贴1830万元,每年受益农户达500多户,充分保障储备粮轮换质量和粮源稳定。全市落实粮油储备规模25500吨,新建粮仓2座,改造升级智能化粮仓7座、标准化粮仓8座。建立应急供应网点21个、应急加工企业和配送中心各2个、应急储运企业1个、粮食价格监测点5个,为确保全市粮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加强原粮质量监管,我市12个库区,39个仓廒的本级原粮储备21714吨,已全部纳入福建省粮储局原粮追溯平台。强化调控监测预警,抓好粮、油、肉、蛋、菜等43种主副食品及12种主要农业生产资料、液化气等价格监测预警工作,疫情期间共发布民生商品价格信息每日监测情况周报493期。推进平价商店建设,每年春节、中秋、国庆期间,在多家超市开展平价商店活动,共发放补贴140亿元以上,有效平抑市场物价,稳定“菜篮子”价格。实施对低收入居民和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价格支持或优惠政策,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累计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约168.5亿元。 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作为,福鼎市发改局将继续解放思想、真抓实干,进一步提升懂政策、善谋划的水平,增强观大势、谋大事的能力,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投资、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超越新征程!
龙安:打造港口工业新城,实现千亿产值新增长极 聚力转型升级,产业发展持续优化 乘风破浪展新卷,全面崛起正当时。十年来,龙安围绕扩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双重任务,推动传统合成革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合成革企业向水性、无溶剂生产线转变,并充分发挥区位、港口、资源三大优势,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对接引进国泰、汇得、邦普、凯欣、热电等一批新能源、新材料重点项目企业入驻园区,同时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联系机制,持续为企业发展创设一流营商环境。 “一直以来,管委会都为我们入园企业提供贴心的服务,大力推进路网、热网、电网、水网建设,解决企业实际难题,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后勤保障。”龙安热电副总经理孙强表示,作为入园企业,热电也将持续壮大企业实力,为龙安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据统计,2021年,龙安38家规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03.6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亿元,龙安化工园区还被认定为宁德市唯一一家省级化工园,下阶段还规划将园区面积增至8200亩,使得园区空间不断扩容,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吸纳和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此外,龙安坚持发挥“山海特色”优势,积极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以江南村为试点增施有机肥,实现全区469户茶农1838亩茶园统防统治100%覆盖,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推动18254口近海网箱改造,2021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145万元。 倾力改善民生,城乡品质持续提升 聚焦城乡发展一体化,人民生活再添福祉。龙安以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切入点,实现垃圾集中处理全覆盖,完成店下至龙安集镇总计18.7km的污水管网总管建设,围绕店下溪龙安段沿线新建栈道1056m,新建牙基、安洋西路两处总面积达10200㎡的生态景观节点,有力提升龙安整体形象和人民生活品质。 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 “修了路,车子可以直接开到村里来,比以前方便多了,大家生活也跟上了,都盖起了新房,建起了别墅,来玩的人也多了,村里也更热闹了。”龙安开发区西澳村村民廖书根告诉记者,以前西澳村房屋破旧不堪,村里人大多搬走了,如今“改头换面”,变化太大了。 西澳村 近年来,在龙安管委会的支持帮助下,西澳村先后实施了墙面彩绘、公厕建设、环境综合整治、乡村记忆馆建设、码头用地硬化等项目,同时以全市海上综合整治工作为契机,全面清理海漂垃圾,让西澳沿岸风光更新、更亮,使这个沿海渔村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接下来,我们要修建环村路,拓宽沿海路,增设漫道和垂钓区域,集资合股做冰库,利用好山海资源和地理优势,将西澳村打造成渔旅融合的休闲度假村,带动村财增收、村民致富。”西澳村党支部书记林振烛信心满满地说。 接续过去的成绩,书写下一个辉煌。“下阶段,我们将持续贯彻‘三抓两创一目标’的落实机制,主动融入宁德大湾区沙埕湾生态临港产业城市建设,积极参与店下龙安片区开发产业带建设。”龙安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宋派庆表示,龙安还将着力推进重点项目配套产业发展,加快省级化工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做大做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早日成为福鼎千亿产值新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