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 索 引 号: ND08104-0100-2022-00005
  • 发文字号: 鼎教初〔2022〕2号
  • 发布机构: 福鼎市教育局
  • 生成日期: 2022-02-11
  • 标    题: 福鼎市教育局关于印发《福鼎市2022年初教工作思路》的通知
  • 有 效 性: 有效
福鼎市教育局关于印发《福鼎市2022年初教工作思路》的通知
鼎教初〔2022〕2号
来源:福鼎市教育局 发布时间:2022-02-11 11:03

  市教师进修学校、各小学,佳阳民族学校、叠石学校、湖林学校、巽城学校、溪美小学、茂华学校、特殊教育学校:

  现将《福鼎市2022年初教工作思路》印发给你们,请各校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福鼎市教育局2022年初教工作安排表

   

                                      福鼎市教育局

                                     2022年2月11日

   

  福鼎市2022年初教工作思路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我市基础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基础教育的重大决策,以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任务,持续巩固提高学校“双减”工作水平,大力实施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不断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强化素质教育、深化厚基教育、推进均衡教育、打造优质教育、促进绿色教育、构建和谐教育”的工作思路,以“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均衡、提高质量”为主线,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减负增效提质,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以实际行动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落实“双减”政策,强化“五项管理”

  1.提升作业管理水平。减轻义务教育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是“双减”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开展规范化作业设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育人为本、目标一致、设计科学、类型多样、难度适宜、时间合适、结构合理、体现选择、统筹安排、梯次衔接”的学生作业质量标准。作业内容要依据学习目标和课程标准来创编、选编和改编,坚决杜绝将各种课外辅导材料不加选择地推送给学生作为作业使用。要探索建立“基础作业+弹性(特色)作业”模式,增强作业的适应性和可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性、无效性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学校教研室、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要对布置的作业难度、精准度以及完成作业的时长严格把关,确保作业难度不超国家课程课标要求。强化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反馈、讲评、辅导、矫正等环节的统筹管理。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将“学生作业”变为“家长作业”。学校和教师要按照“一科一辅”原则规范使用教辅材料,不得擅自增加或推荐教辅材料。市教师进修学校要将作业设计与实施纳入学科教研和教师培训内容,提升教师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和辅导能力,将作业设计、实施与指导能力纳入教师专业技术考核指标;指导学校研发与教材和课程标准相配套的练习,建立优质作业资源库,推动优质作业资源共建共享。启动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由教师进修学校教研部门牵头,组织力量编制《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等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案例指引》,组织开展作业设计市级骨干培训和全员培训。

  2.控制全科作业总量。各学校构建“校内为主、分工明确、家校协同、齐抓共管”的作业统筹管理机制,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和作业总量,压减作业时长。校内要建立作业公示制度,鼓励建立班级每日作业会商制度,控制好全科作业总量。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管理,合理确定各学科、各年级作业比例结构,确保作业总量合理。一二年级一般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要完善作业辅导,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鼓励学校实施“个性作业日”制度,每周留出一天时间,由学生自主设计作业,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习积极性。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要控制书面作业总量,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通过控制作业总量,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达到10个小时。

  3.全面落实“五项管理”。要结合国家关于推进加强义务教育“五项管理”的新精神新要求,围绕教学管理中的重难点问题,开展实践研究。加强正向引导,坚决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和质量滑坡现象,达成“减负提质增效”的目标任务。手机管理要“绿色、限制、安全”;作业管理“统筹、定时、限量”;睡眠管理要“科学、充足、规律”;体质管理要“预防、运动、健康”;课外读物管理要“审慎、规范、优质”。要把落实“五项管理”与推进教学改革结合起来,扎实推进以“减作业、增睡眠;减补习、增运动;减刷题、增实践”为重点的减负行动,引导学生科学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参加适当的家务劳动和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等,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防止沉迷网络。要统筹安排好学生课余学习生活,合理管控社会活动进校园。

  二、发挥课后服务功能,提升教育服务水平

  1.确定课后服务项目。为发挥课后服务的育人功能,我市课后服务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基础性课后服务,二是特色课后服务。课后延时服务项目分为“午托”(上午放学至下午上学前)、“四点半托”(下午正常放学至晚饭前),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小学一般不早于17:30(冬令时)和18:00(夏令时),与家长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午托”重点是午餐、自主阅读、组织班级休息等(第一类);“四点半托”重点是组织开展各类文体社团活动等(第二类)。课后服务时段,学校主要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完成作业及个别辅导,开展体育、美育、科技、劳动、阅读等多形式、多样化的学生文体社团和兴趣小组活动,开设特色化选修课程,禁止变相集体补课、讲授新课。 

  2.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在坚持做好“全覆盖、广参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上水平、强保障”。采取“完成作业+学业辅导+素质拓展”的课后服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学校指导学生自主完成书面作业,原则上做到小学生作业不出校门,或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开展“补偏+培优”课业辅导,学科老师、班主任进班答疑解惑,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和答疑,解决“跟不上”的问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解决 “吃不饱”的问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拓展活动,将课后服务与特色学校建设相结合,开展体育、美育、科创、阅读、劳动实践等特色课后服务课程和社团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3.规范课后服务管理。课后服务不得讲授新课或集体补课,以辅导作业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课后服务应由本校教师承担,特色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老师承担,学校现有师资无法满足的,可聘任退休教师、高校优秀学生、体育教练、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服务力量参与。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由市教育行政部门遴选,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要多渠道引进优质资源,强化家校联动,不断提高课后服务的水平,做到学校用心、家长放心、孩子开心,让学生回归学校、让学习回归校园。

  4.健全服务保障机制。根据学生规模和教职工编制标准,统筹核定编制,配足配齐教师;制定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明确相关标准,确保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对聘请校外人员提供课后服务的,课后服务补助可按劳务费管理。按照“家长为主,政府补助”的原则组织实施,市政府确定“午托”按生均200元/年,“四点半托”和“晚托”各按生均100元/年的标准予以补贴,劳务费用按每个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实际课时,以10元/课时的标准予以补助,确保课后服务工作长期有序开展;财政经费补贴每学期核拨1次。家长按“午托”每生100元/月,“四点半托”“晚托”每生80元/月的标准,根据需求选择种类并向学校家长委员会缴纳服务费,服务费每学期缴纳1次。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将财政补助经费与由家长委员会代收的课后服务费合并,并设立专户予以管理、使用,要求各校严格执行有关财务管理规定,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做到合理取酬,规范开支。根据福建省教育厅、总工会、财政厅、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局、民政厅、市场监管局、共青团福建省委、省妇女联合会等八个部门印发福建省教育厅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中小学课后服务扩面提质工作的通知》(闽教基〔2021〕33 号)文件精神,要求加强中小学课后服务人员配备,原则上按每30 名学生配1 名教师,每90名学生加配1名教辅人员(教师)标准,配齐配足教师并给予补助。要进一步健全课后服务待遇保障机制。对完成规定教学和管理任务后额外承担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教职工发放课时补助,具体标准可参考当地编外合同教师课时补助标准或结合当地实际确定。对聘请校外人员提供课后服务的,课后服务补助可按劳务费管理。

  5.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各学校应针对课后服务情况,修订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保障教师学习、备课时间及休息权利。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应考虑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因素,把用于教师课后服务补助的经费额度,作为增量纳入绩效工资并设立相应项目,不作为次年正常核定绩效工资总量的基数。各学校可结合课后服务形式内容,将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折算成教学工作量,同时将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作为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对平时积极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同时广造舆论,从源头上根治教师有偿家教和无序课后托管。为了减轻教师负担,各学校要立足校情,探索实行弹性上下班制度,“一校一案”制定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采取重新编班、教师AB角轮班制等方式,开展兴趣小组及社团等活动。利用“错峰编排”“灵活调休”等举措,着力解决教师思想、工作、生活中面临的困惑、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学校工会作用,定期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充实教职工业余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适当为教师提供点心水果,设置健身训练室,落实走访慰问制度,通过组织开展关心关爱教师行动,让广大教师更好地投入到“双减”工作中。全面梳理、整合教师常规工作,大幅压减非必要的会议和活动,原则上不派员参加与教育教学无关会议、活动,优化工作要求,舒缓职业疲劳,让教师集中精力,聚焦教育教学主阵地。积极引导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关注教学、关注课堂,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学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决杜绝教师“课上不讲课下讲、课上少讲课后讲”行为,严禁教师以任何形式违规办班、有偿补课。严禁学校组织、要求、推荐学生参加有偿补习或培训。严禁学校与校外机构联合进行有偿补课。严禁学校组织学生以任何名目(包括家长委员会等)占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集体补课或上新课。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不得组织、推荐或引导学生参加有偿补课。

  6.完善收费管理制度。做好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公示。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减免课后服务费用(或部分减免)。建立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教师失德失范信息库,按规定对失德失范行为进行处理。

  三、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规范教育教学秩序。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闽教基<2021>50号),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严格规范教材使用。学校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小学一年级坚持零起点教学,其他年级按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做到应教尽教。降低考试压力,改进考试方式,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违规统考、考题超标、考试排名等行为,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坚决克服唯分数的倾向,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招生、分班考试,严禁划分重点班、实验班。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认真落实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基本规范和基本规程,优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加强学科建设和教研管理,引导教师准确把握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遵循学生认知与成长规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应营造平等、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表达,尊重个性和差异,正确引导,激发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思维提升。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精度、效益。保证学生有充分的互动、探究学习时间,合理安排阅读、讨论、练习、实验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反馈或回应学生的疑惑。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习模式,充分创建和利用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与综合应用。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实验教学,不得以讲实验、画实验、看挂图、看视频等方式代替学生动手实验,注重科学实验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强化示范引领,组织开展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强化名师引领。打造特色化课堂教学品牌,扎实开展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与实践创新实验,创造更多原创性教育教学成果。每2年开展一次市级优秀教学成果评选活动,定期召开优秀教科研成果展示交流活动。通过名师工作室、青蓝帮带、师徒结对等途径,打造教师教学进步共同体。2022年,计划在全市范围内各遴选5—10所学校作为现代课堂教学示范校,促进全市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

  3.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加强课程建设,优化学校课程体系,加强学科课程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各学校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健全课程管理机制,端正教育思想,更加合理地安排义务教育各学段的课时,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不得挤占、挪用技能学科、艺术学科课程,确保教学质量。注重做好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小学一年级设置过渡性活动课程。加强对学校课程计划执行以及教学用书使用的管理。严禁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取代国家课程,不得组织学生统一购买未经教育部门审查许可的教学用书、教辅材料、专题读本等书本资料,不得使用境外教材。今年市教育局初教股、市教师进修学校小研室将联合组织力量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开设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四、全面推进厚基教育,打造“两香”文明校园。

  全市教育系统要高度重视“书香墨香校园”建设工作,把“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厚基教育作为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品质的一项重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全面推进落实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充分发挥小学课程教材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功能,使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等贯穿教育过程始终。统筹各学段、各学科,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全覆盖,形成纵向有机衔接、横向协同配合的格局,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系统化、长效化、制度化。要根据“书香墨香校园”创建标准,落实好图书馆、阅览室、公共阅读空间、数字阅读、生均藏书册数等方面的要求,加强硬件投入和软件建设,切实解决学校普遍存在的“图书数量不足、品质不高、种类单一、内容陈旧、缺乏层级”等问题。从教师、课程、课时、阅读资源和环境等方面予以保障。要把图书馆建设成为师生阅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要把阅览室、开放书吧打造成为书香四溢、师生向往的地方。积极开展“基于文化传承的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提升实践项目”研究,借助“互联网+”书写教学系统,实施“线上线下有效互补,现代与古典相互促进,校内校外一同推进”的全校普及提高方案。充分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全面解决学生写字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写字教学深度融合,开发、利用学生写字教学系统及规范汉字书写教材。可参考使用《书法练习指导》为辅助材料,探索简单高效、科学系统的练字方法。依托桐北小学、桐南小学、实验小学三个联动片区实验基地学校组织编写“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等系列校本教材《福鼎读本》,切实做好教材的推广与使用工作,用好实验成果,务求实效。要适时召开“书香墨香校园”建设经验交流会,开展系列评比和展示活动,加大对“书香墨香校园”建设成果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开展系列表彰活动,争取广大师生、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2022年,继续开展寒暑假、世界读书日“校园大阅读”活动,在全市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全市80%以上的小学建成“书香墨香校园”。

  五、完善质量监测机制,创新教育评价体系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逐步探索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学校办学质量评价要突出考查学校坚持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办学行为、队伍建设、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学生发展质量评价要突出考查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和劳动实践等。坚持和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强化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定期发布监测报告。市教育局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指导学校工作的中心任务,全面对接国家、省、宁德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持续推进“福鼎市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测和监控。今后每年省教育厅、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办公室将常态化开展“2+X”(语文、数学+技能学科<包括科学、德育、英语、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学科>)、“1+1”(体育+艺术学科<音乐、美术>)质量监测,综合呈现各县(市)教育质量状况。监测选取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业均衡、学习情感态度、课业负担、师生关系等方面指标进行综合评定。要积极探索“双减”背景下考试管理改革,一、二年级非必要不进行纸笔考试,可探索采用游戏、闯关、研学、体验、实验操作等寓教于乐、寓考于乐的形式,进行学科能力、素养水平测试。义务教育阶段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不得面向小学各年级组织区域性或跨校际的考试。从严控制、严格管理面向小学生的竞赛活动,今年,市教育局将继续对毕业年级和部分年级开展全学科质量监测,监测结果向市领导反馈并向全市通报。各学校要严格按规定组织考试,考试命题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注重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型、探究性试题比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不出偏题怪题,减少机械记忆性试题,防止试题难度过大。要做好考试组织、阅卷统计、数据分析、结果运用等工作,全面诊断教与学的情况,做到教学考有机衔接,发挥考试评价导向作用。不断创新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探索建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体系。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的倾向。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习过程,丰富评价形式,倡导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采用观察记录、成长手册、作品展示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生成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发挥评价的诊断、调节、激励和发展等功能。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自身学习情况的差异性和增长点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调控、自我矫正、自我提升。

  六、统筹做好招生工作,提高学位供给能力。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2022年,重点推进实验小学百胜校区(二期工程)、桐南小学海湾校区(二期工程)、桐北小学城北校区(二期工程)、前岐中心小学新校区(二期工程)、店下中心小学新校区(二期工程)、铁锵小学校区、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附属工程、秦屿中心小学南校区附属工程、贯岭中心小学塑胶操场配套工程等项目建设,确保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标准化要求。鉴于城区小学及中心集镇学位依然紧张,大班额现象依然存在的状况,要及早谋划,创新招生制度改革,通过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有序、有效推进城区及中心集镇义务教育扩容,适应城镇适龄儿童规模增长需要,提高城乡学位供给能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切实满足就近划片入学要求,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七、健全联控联保机制,严格控制班额标准。

  要进一步健全联控联保机制,精准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各学校要及时掌握学生到校情况,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农民工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学习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入学情况。学校发现在册学生未按时到校、招生片区内适龄儿童未入学的,要及时报告教育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采取切实措施,共同做好劝返工作。针对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按照“一家一案,一生一案”统筹各类扶贫惠民政策,确保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全市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稳定在99.99%以上,小学六年巩固率达100%。落实控辍保学联控联保长效机制,推进控辍保学从动态清零转向常态清零。各学校要及时为新生注册电子学籍,确保不漏一校一生、准确无误。要规范管理学籍,坚持“一人一籍,籍随人走”,不得接收不符合转学条件的学生就读。通过限制班额超标学校招生人数,合理分流学生,至2022年秋季,56人以上大班额消除30%以上,力争到2023年基本消除。从今年开始,所有大班额学校接收转学、插班学生必须经过市教育局同意批准,否则不予办理转学手续。要立足校情,制定“一校一案”消除大班额专项计划,通过扩班扩容等办法,逐步降低班额标准,促进县域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

  八、发挥教改示范作用,丰盈学校办学品质。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健全省级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培育机制的通知》精神,市教育局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覆盖的专项视导,召开一次现场交流会,举办一场项目成果展示活动,并进行绩效评价。各校要聚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教改项目实施方案,关注学校内涵建设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重点在项目培育是否自主创新、目标任务是否定位准确、内容表述是否具体完整、保障措施是否到点到位、示范作用是否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是否安排合理、绩效考核是否可评可量等方面再下功夫。要对学校精准定位,围绕“立德树人”和“学生终生发展”,在传统文化传承、育人模式构建、校园文化建设、教学融合创新、教育质量提升等方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努力形成福鼎教育品牌“百花园”。2022年,市教育局将组织力量对第一、二批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进行动态绩效评估,迎接省教育厅本年度的终审评估核查,各相关学校要积极做好项目总结及成果展示。

  九、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健全教学视导机制。

  根据《福建省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实施意见》(闽教基<2020>46号),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治理体系,推进学校教学管理与教研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长效化,着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创建教学管理优质学校。切实加强小学教研室、教研组建设,创建示范学科教研组、备课组。要切实加强教学过程与教研管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上好每一堂课。要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各学校、各联动片区要定期开展聚焦课堂教学质量的主题活动,注重培育、遴选和推广优秀教学模式、教学案例。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闽教基2021〕50号)文件精神,2022年春季开始,省教育厅、宁德市教育局将组织力量开展教学常规检查,检查结果向全省、全市通报。通过教学常规视导,指导学校在新常态下不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十、深化区域管理改革,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2019年,我市被确定为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成为宁德市唯一一个列入省级区域教育管理改革实践实验的县(市)。要按照省厅要求,坚持“统筹推动、政策驱动、龙头带动、片区联动、校际互动、均衡拉动、资源流动、多元策动、机制引动、创新活动”的“十动”工作思路,通过开展城乡区域管理改革,扎实推进全市基础教育事业均衡优质发展。按照“相对集中、强弱联盟、扬峰填谷、优势互补、示范引领、均衡发展”的原则,形成以乡镇中心小学为主、农村完小、教学点为辅的学区布局,完善三个片区联盟管理组织,打造教科研共同体。通过创新活动形式,开展“校际联盟、结对帮扶、专家引领、课题合作、教研年会、经验交流、优课观摩、主题研讨、GX峰会、送教下乡、教师论坛、师徒结对、跟岗学习、同课异构”等活动,使活动形式更加多样、多元、多彩。建立并完善对联动片区的统一考核机制,三个联动片区制定片内学校强弱帮扶、“扬峰填谷”实施计划,并落实相关制度和具体措施,推动片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通过深入实施“大手牵小手”行动计划,推进小学城乡教育联盟,努力实现“管理统一、资源同享、活动同步、教研一体、信息互通、师资互援、优势互补、强弱联盟、合作共进、发展同行”,有效整合片区内学校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片区内学校办学水平。大力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重点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打造“乡村温馨校园”。要进一步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作用,完善强校带弱校、山海协作、校际联盟、城乡对口支援等办学机制,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要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进城乡学校紧密型教研共同体建设,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促进教育全要素有序流动,努力实现教学、队伍、资源的全区域统筹,充分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整体提升学校育人能力,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积极推动申创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示范县。落实“精准扶贫”,实施“优质教育工程”,深化区域教育联盟发展,着力建设“家门口的好学校”。

  十一、践行学校管理标准,创建乡村温馨校园。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促进义务教育学校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逐步形成“标准引领、管理规范、内涵发展、富有特色”的良好局面。截止2021年底,我市已有24所学校(含23所中心小学、1所农村完小)被确认为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要继续巩固创建成果,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建设与评估的通知》精神,2022年,市教育局将继续组织开展对实验小学柏洋校区、西阳小学、赤溪小学、桐南小学海湾校区、实验小学百胜校区等学校的“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评估认定工作,实现义务教育学校管理与教学质量“双提升”。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的通知》(闽教基〔2021〕39 号)精神,省教育厅、宁德市教育局将于今年启动乡村温馨校园建设评估工作,计划时间2022-2025年,力争完成“十四五期间实现乡村温馨校园全覆盖”的建设目标。

  十二、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全面推进拓展融合

  认真落实《“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推动特殊教育拓展融合发展,加快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两端延伸,完善特殊教育体系。进一步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开展融合教育示范校建设,推进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康复、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的融合。加强特殊教育新课程新教材培训,提升特殊教育质量。一是坚持统筹推进,普特结合。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全面推进融合教育。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责任共担、资源共享、相互支撑。二是探索符合自闭症特点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化干预,依据其特点制定个别化成长路径,提升其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三是建立“送教上门”工作制度,完善人员配置、经费保障、教师津补贴和工作量认定等保障机制,在“送教上门”学生的确定、工作内容选择、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效果评估等方面开展研究实践,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送教模式,增加送教频次,提高送教实效。四是建立健全普通小学“随班就读”工作机制,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指导意见》,制定个性化教育“一人一案”,注重课程教学调适,合理调整课程教学内容,科学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对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桐北中心小学、山前中心小学、城西小学、龙安中心小学、秦屿中心小学等学校要充分发挥资源教室作用,探索实施个性化施教方案。

  十三、丰富学校内涵建设,培植特色校园文化。

  要加快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积极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凝练独具特色的学校办学理念,设计符合教育规律、体现办学特点和办学思想的校徽、校训、校歌、校旗、校标等校园文化标识。要积极培育和培植校园核心文化,如流美小学的“和美文化”、桐南小学的“平和文化”、实验小学的“育贤文化”、白琳小学的“行知文化”、龙山小学的“龙文化”、龙安小学的“融和文化”、秦屿小学的“太姥文化”、点头小学和管阳小学的“白茶文化”、山前小学的“仁智文化”、佳阳小学的“畲乡文化”、沙埕小学的“海洋文化”、贯岭小学的“红色文化”、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的“进修文化”、硖门小学的“榕树文化”、店下小学的“成长文化”、桐北小学的“体验教育”、前岐小学的“阳光教育”、慈济小学的“积极教育”、巽城学校的“适性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的“融合教育”、溪赤溪小学的“诚信教育”等特色教育,要继续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做实做细做深,做大做优做强。

  十四、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保障校园安全稳定。

  深化学生安全管理改革,建立健全学生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和工作台账,做好校园安全事件预防、管控和事故处理、风险化解等工作。全面落实校园安全防范建设“四个100%”。遴选开发安全教育资源,组织开展安全教育示范培训。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各学校要以高度的大局观、高度的责任感、高度的执行力,密切关注国家、省、市发布的最新疫情动态及防控措施,确保各项防控措施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向到位,不出任何疏漏。要切实增强师生自我防护意识,动员师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共同参与、共同防控。要把安全稳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妥善处理各种风险隐患。坚持健康第一,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鼓励师生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要引导家长重视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指导,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形成责任到人、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附件    

  福鼎市教育局2022年初教工作安排表

   

  一月份

  1.组织做好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暨质量分析工作;

  2.做好2021年初教工作总结;各学校上报2021年秋季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3.组织开展“壬寅新春雅韵 书香润泽成长”寒假校园大阅读活动;

  4.1月22日学期结束,寒假开始。

  二月份

  1.印发《福鼎市2022年初教工作思路》;

  2.2022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十五)寒假结束,2月16日(农历正月十六)新学期开学,2月17日正式上课;

  3.开展期初工作检查及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检查;

  4.召开2022年春季小学校长工作会议,部署新一年工作;

  三月份

  1.召开全市“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厚基教育实验课题组会议。组织编写《“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厚基教育福鼎读本》;

        2.召开“双减”及课后服务工作经验交流会;

  3.部署参加第29届“永远跟党走,奋斗新征程”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

  4.举办百名阅读领航教师研训班;

  5.召开省级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示范性建设学校工作推进会;

    6.完成2022年秋季新生入学及小学毕业生“两籍”摸底核查。

  四月份

  1.迎接宁德市教育教学常规检查;

  2.开展残儿随班就读及“送教上门”情况调查;

  3.组织开展第29届“永远跟党走,奋斗新征程”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征文评选活动;

    4.举办“4.23”世界读书日活动;

    5.2022年“壬寅新春雅韵 书香润泽成长”校园大阅读总结表彰活动;

  五月份

  1.上报城区小学毕业年级学生户籍核对情况;

  2.下达《福鼎市2022年秋季小学招生工作意见》;

  3.开展名师送课下乡活动;

  4.组织开展教学常规检查活动(农村完小及教学点);

    5.召开省级区域教育管理改革实验区工作推进会。

  六月份

  1.开展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暨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

  2.召开联动片区教研工作经验交流会暨活动成果展示;

  3.组织开展市级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2022年度申报学校)评估活动;

    4.组织开展乡村温馨校园评选活动;

  5.组织2021—2022学年小学各学科暨毕业年级质量监测;

  6.组织对接国家、省、宁德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7.做好学期末各项工作,各校上报2022年春季教育工作总结;

  8.完成2022年秋季小学招生及小学升初中前期准备工作;

  9.6月30日学期结束。

  七、八月份

  1.组织小学毕业年级学业水平质量检测评估分析及结果运用;

  2.组织城区小学招生暨电脑派位;

  3.组织小学升初中电脑派位;

  4.举办小学教学改革与管理高级研修班;

  5.完成2022年秋季一年级新生招生工作;

    6.开展暑期校园大阅读活动。

  九月份

  1.9月1日正式开学,组织适龄儿童入学;

  2.开展庆祝第39个教师节活动;

  3.完成各项事业报表统计工作,做好全国小学学籍信息系统录入工作;

    4.迎接省、宁德市2022年度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核查评估活动。

  十月份

    1.庆祝国庆;

  2.省级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片区联动管理工作阶段性核查;

  3.开展省级教学改革示范性建设学校实验项目评估活动。

  十一月份

  1.小学学科质量抽测

  2.开展名师送课下乡活动;

  3.开展“读好书、写好字、做好人”厚基教育工作检查。

  十二月份

  1.组织2022年度小学教师优秀教学论文评选;

  2.开展评选福鼎市“十佳备课组”、“十佳教研组”;

  3.举办教研活动年会暨教导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学管理论坛;

  4.开展2022年度书香墨香校园评选活动,评选表彰年度读书人物、书香教师、书香少年、书法之星、文明少年、书香家庭、书香校园;

  5.2022年度教育工作总结。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