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批市级文保单位申报并公布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 2020-03-27 16:57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根据《开展福鼎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精神,本次申报以福鼎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为主,结合近年来开展的红色文化、海丝文化、畲族文化、茶亭文化、古墓葬调查(以明代及以前为主)等相关调查。以各乡镇统一报送的形式汇总并上报我局。由我局组织人员对各乡镇申报的43处文物点进行现场调查、实地拍摄、记录。选取其中22处重要文物点公布为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附件:

  福鼎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序号

名称

类别

朝代

位置

简               介

保护

范围

托管单位

竹洋银硐遗址

古遗址

宋代

叠石乡

竹阳村

位于叠石乡竹洋村银硐自然村,会甲溪大峡谷半山腰两侧。旧称玉林银场,开采于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清代后渐渐荒废。面积1平方公里,有大小支洞数十处,大部分高1—3米,宽1—3米,长数十至数百米,最长的可达1—2公里。洞旁遗留有大量古人采矿、炼矿的残渣。竹洋村银硐遗址,开采年代早,矿洞保存较好,为研究我市古代银矿等稀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供重要文物史料。

遗址四周向外30米

叠石乡

竹阳村

村委会

朱汉公墓

古墓葬

明代

点头镇

宝庙村

建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坐西北向东南,墓成风字型由三合土、青石和青砖砌成。面阔13.7米、进深17.5米,面积239.7平方米,由两个墓埕、供台、墓碑组成。墓碑刻有:钦赐正八品朱汉公。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1964年分别重修。朱汉公墓保存较好,是我市为数不多的明代墓葬。

墓葬四周向 外20米

点头镇

宝庙村

村委会

叠石关隘

古建筑

五代(闽国)

叠石乡

叠石村

位于闽浙两省的叠石、泰顺边界。叠石关建于五代十国时期,闽国为抵御吴越国入侵而修建的边界关隘之一。南北走向,面积3000平方米。残高2—3米、墙面宽1.5—2米,全长200米左右,分为南北两段,每段各保留有数十米残墙,山顶有烽火台,周长100多米。叠石关为研究古代闽、吴越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文化内涵提供重要文物史料。

关隘四周向外20米

叠石乡

叠石村

村委会

茗洋东宫

古建筑

清代

贯岭镇

茗洋村

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坐东向西,砖木结构。通面阔22米、通进深31.5米,面积696平方米。中轴建筑由大门、戏台、天井、正厅及两廊组成。大门宽1.85米、戏台面阔1间5.75米、进深9.2米,上铺八角藻井,雀替刻有花卉、人物、蝙蝠等图案。正厅面阔7间19.9米、进深6柱7.6米,抬梁穿斗混合式硬山顶。屋顶彩绘龙、福、禄、寿人物等。茗洋东宫彩绘、雕刻精致、形象生动、古朴大方。位于革命老区茗洋村,1949年6月,为解放福鼎,贯岭人民为部队赶制劳军鞋1000余双,柴数百担及大量粮食,在茗洋东宫分发。

宫四周向外10米

贯岭镇

茗洋村

村委会

挑矾古道(龟岭关至前岐妈祖宫段)

古建筑

明代、清代

前岐镇

龟岭村、西宅村、岐阳社区

早在明代初期,矾山已经开采明矾,到清代中期,开始较大规模采矿。挑矾古道共三条,基本由浙闽古驿道改建而成,其中一条经浙江矾山至龟岭关后,经南岭头、南岭脚、西宅、桥亭头至前岐妈祖宫码头入海至沙埕出口,全长约10公里,面积30000平方米。沿途有龟岭关、吴家溪亭、西宅矾矿厂旧址、前岐妈祖宫等文物点。浙江矾山是中国矾都,明清年间,明矾开采量大,但地处山区,路窄途远,舟车不便,需由人力挑运至出海口。至今前岐妈祖宫内存《奉宪勒碑》规定从清乾隆年间开始每百斤明矾至前岐妈祖宫需抽取二文香火钱。

古道四周向 外10米

前岐镇

龟岭村

村委会、

西宅村

村委会、

岐阳社区居委会

照澜半山亭

古建筑

清代

前岐镇

照澜村

四周均由花岗岩砌成,南北走向,双向式。面阔5.1米,进深6.1,面积31.11平方米。东侧正中有一神龛。照澜半山亭位于佳阳至前岐官道,位置重要。

民居四周向外10米

前岐镇

照澜村

村委会

保安亭

古建筑

清代

前岐镇

黄仁村

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南北双向式。通面阔9米,通进深6.5米,面积58.5平方米。门宽1.9米,高2.4米,厚0.9米,面阔3间9米,进深五柱减中柱6.5米。四面墙体由花岗岩砌成,厅内有同治七年碑刻1通,古井1口。保安亭是福鼎现存最古老的茶亭之一。

亭四周向外10米

前岐镇

黄仁村

村委会

彩澳晏公宫

古建筑

清代

前岐镇

彩岙村

位于福鼎市前岐镇彩岙村彩岙自然村。据宫资料记载始建于清代,坐西北向东南。属二进合院式砖木结构。通面阔38米、通进深97.7米、总面积3712.6米。中轴建筑由门楼、雨坪、前殿戏台、前天井、正殿、后天井、后殿组成。门楼为楼阁式,面阔3间8.9米、进深3.7米,中间正上方书晏公宫三字。雨坪宽38米、长40米,戏台面阔2间7.8米、进深5柱减中柱7.8米。前天井宽11.7米、长16米。正殿面阔7间19.5米、进深5柱减中柱带前后檐7.5米,抬梁式木构架重檐歇山顶。两旁各有一廊。晏公宫又称平浪侯是保佑渔民平安的保护神在闽台等地有较为多信徒。 2005年公布为涉台文物。

宫四周向外20米

前岐镇

彩岙村

村委会

尚树岭古道

古建筑

清代

白琳镇

坑里洋村

又名尚书岭古道,目前为清代建筑,全长1.43千米,占地面积2900平方米。落差近370米,平均坡度达28.53度、大致为东西走向。古道上有歇坪茶亭遗址,东西双向式。坑里洋定福门,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坐东向西,花岗岩石砌成,由定福门及两旁残墙组成,残长16米,深8.4米,门顶花岗岩石块,阴刻楷体,书“定福门”三字。该古道为秀阳村到白琳的必经之路。

古道四周向 外10米

白琳镇

坑里洋村

村委会

10 

大使宫

古建筑

清代

嵛山镇

马祖村

始建于清代,1993年重修。坐东向西,一进合院式砖木结构。通面阔11米,通进深15.3米,面积168.3平方米。中轴建筑由大门、前厅、天井、正厅组成。前厅面阔7.5米、进深6.4米。正厅依山而建,面阔8.1米,进深5.7米,供奉大使,抬梁式硬山顶。据史料记载,蔡牵(嘉庆年间东南海上起义军首领)曾屯兵于大使澳,后来村民为了纪念蔡牵起义军,在大使澳对面依山而建大使宫。2005年公布为福建省涉台文物。

宫四周向 外20米

嵛山镇

马祖村

村委会

11 

马营古楼

古建筑

明代

管阳镇

西阳村

始建于明代,南北双向式,砖木混合式结构,通面阔15.3米,进深13.7米,面积209.6平方米。由正厅及两侧厢房组成。正厅面阔3间10.85米,进深7柱减中柱13.7米,抬梁式重檐歇山顶。正中铺八角藻井,彩绘有八仙、龙凤、麒麟、山水等。古楼内放置青石石墩10数个,前有1株树龄达800年的福建罗汉松树王。

古楼四周向外20米

管阳镇

西阳村

村委会

12 

沈青城堡

古建筑

明代

管阳镇

沈青村

建于明正德四年至正德六年(1509—1511年),平面呈长方形,周长650米,现存300米,面积15000平方米。城堡花岗岩石块砌成,高4米、厚6米。开东、南、西三门,目前三个城门及南面墙体均已毁。东、西门边均有1神龛,堡内有陈氏民居。

城堡四周向外20米

管阳镇

沈青村

村委会

13 

天竹碧游宫

古建筑

清代

管阳镇

天竹村

建于清代,坐南向北,一进合院式砖木结构。通面阔17.3米,通进深28.7米,占地面积为496.5平方米。中轴建筑由大门、戏台、天井和正厅组成。大门宽1.8米,中间墨书“马仙宫”三字;戏台面阔6.75米,进深5.1米,上铺八角藻井;天井宽8米,长9.6米;正厅面阔5间4.4米,进深6柱带前廊11.5米,抬梁式悬山顶。梁、雀替、斗拱、藻井雕刻有八仙、花瓶、花卉、龙、凤、鹿、狮等,雕刻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宫四周向外10米

管阳镇

天竹村

村委会

14 

西阳双半月井

古建筑

明代

管阳镇

西阳村

又称双流古井。均为半月形,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坐西向东,花岗岩石块砌成,占地面积100平方米。两口井,走向一致,大小相当,一口用做饮水,一口用作防火。左井井栏半径3米,井身半径1.85米,井深2.5米;右井井栏半径3.4米,井身半径2.05米,井深3米。井周围散布有15个古石墩,一个马槽,一个土地神龛。1976年、2000年对井进行整修,加建大门等建筑。

井四周围墙内

管阳镇

西阳村

村委会

15 

溪原陈氏大夫第民居

古建筑

清代

管阳镇

溪头村

建于清代,坐北向南,一进合院式砖木结构。通面阔26.5米,通进深26.7米,占地面积为707.55平方米。中轴建筑由大门、天井及正厅组成。大门宽2.1米,正面上书“大夫第”三字;天井宽8.4米,长7米;正厅面阔3间5米,进深7柱带前廊13.7米,抬梁式悬山顶。月梁、雀替、斗拱雕刻有人物、狮子、花卉等,陈氏民居青砖黛瓦,雕刻精湛,多采用镂空雕刻工艺,挺拔醒目。

民居四周向外10米

管阳镇

溪头村

村委会

16 

楮楼碇步桥

古建筑

清代

管阳镇

楮楼村

建于清代,南北走向,一字型排列,花岗岩石质地。总面积为600平方米,共87齿,全长为50米。每齿长85厘米、宽25至30厘米、高为35至50厘米,齿间距35厘米。碇步桥南侧有楮楼炮楼,建于清代,坐北向南,二层土木结构,通面阔5米,通进深3柱5.5米,面积为27.5平方米。门宽80厘米、高2米,开12个炮孔。该碇步桥是三普发现的福鼎市内最长的碇步桥。

桥四周向外20米

管阳镇

楮楼村

村委会

17 

官城尾城堡

古建筑

明代

沙埕镇

官城村

城堡北顺山势,南沿海边环绕,始建于明代,为抗倭而筑,城堡由花岗岩石块砌成。平面呈梯形,北侧依山而建,全长450米,面积13000平方米。原开东、南、西、北四门,现仅存一东门为方形,宽1.75米、高4.15米、厚1.15米,城墙大部分已毁。 官城尾城堡对研究明代抗倭历史有一定的价值。

城堡四周向外20米

沙埕镇

官城村

村委会

18 

洋古尾军事设施

近现代

上个世纪60年代

嵛山镇

灶澳村

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含防空洞1处、战壕2处、碉堡1处。总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防空洞长110米,两端有门,门上及洞内壁上刻有标语。战壕两条,一条长11.5米,另外一条长数百米。碉堡坐北向南,长2.4米,宽2.1米,高2米。洋古尾军事设施均为对台军事设施,随着对台关系的改善,目前已无部队。

洋古尾四周向外20米

嵛山镇

灶澳村

村委会

19 

嵛山垦殖股份有限公司旧址

近现代

1925

嵛山镇

马祖村

嵛山垦殖股份有限公司由朱腾芬于1925成立,1938年嵛山被日寇沦陷,公司消亡。嵛山垦殖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地点主要设在马祖,东角、芦竹、鱼鸟均设有盐仓。现存旧址位于马祖村镇前路,仅余一栋二层砖木结构,面积70平方米。创始人朱腾芬,又名达三,字承芳,号馨梓,福建省福鼎县点头镇果洋村人,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七月九日,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考取官费生,东渡日本留学,留学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25年到嵛山岛开办了“嵛山垦殖股份有限公司”,1931年病逝于嵛山岛,卒年51岁。

旧址四周向外10米

嵛山镇

马祖村

村委会

20 

墩尾碉堡群

近现代

上世纪30年代和上世纪60年代

沙埕镇

敏灶村

由三座碉堡组成。一座建于上世纪30年代,三合土构,坐北向南,已残,长4.2米、宽3.65米,高2.6米。另两座建于上世纪60年代,石构,东西并排,坐东向西,设机枪口。东座碉堡长11.3米、宽9.1米,高5.2米。西座碉堡长5.9米,宽5米,高6米。三合土构碉堡为民国年间国民党建,石构两座碉堡为对台军事设施,随着对台关系的改善,目前已无部队。

碉堡四周向外20米

管阳镇

广化村

村委会

21 

王宏文故居

近现代

清代

前岐镇

西宅村

始建于清代,坐西北向东南,通面阔22米,通进深11.4米,面积250.8平方米。由前廊、正厅、后厅及两侧厢房组成。穿斗式悬山顶。王宏文(1910-1935年),福建省福鼎县前岐乡西宅村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师范毕业后返回福鼎,先后任桐山育仁小学教员、前岐小学校长,以学校为阵地建立党的组织,培养了大批党员干部,为创建闽东、浙南苏区打下了坚实基础。1933年春调任中共福鼎县委委员兼前岐区委书记。1935年4月因反对前岐地主豪绅利用“迎神庙会”愚弄勒索人民,遭毒打致重伤。此后未等伤愈即坚持工作,当年9月,因操劳过度伤势复发,在前岐高境岔不幸殉职。

民居四周向外10米

前岐镇

西宅村

村委会

22 

黄丹岩故居

近现代

1963

太姥山镇斗门村

目前的房屋为1963年重建,坐东南向西北,庭院式木构建筑。通面阔21.3米,通进深9.5米,面积202.35平方米。中轴建筑由大门、庭院、正厅组成。大门已失,仅余门址宽2.05米;庭院进深7.5米;正厅面阔三间4.7米,进深六柱9.4米,穿斗式悬山顶木构架。黄丹岩(1897-1934年),讳丹山,曾名彦彰,清光绪二十二年(1897年)生于福鼎秦屿斗门村。民国1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3年1月10日,由于叛徒林于木告密被捕,同年1月27日就义。就义前,还写下《狱中示友》一诗,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崇高气节。

故居四周向外10米

太姥山镇

斗门村

村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