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农业结构合理调整

来源:本网 发布时间: 2019-09-19 09:39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福鼎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农村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49年,福鼎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仅为1208万元,1978年增加到7099万元,2018年迅速增加到94.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201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27.9倍,年均增长5.0%。

  改革开放前的30年间,福鼎农村经济几度波折。1953—1957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2%;1958—1962年,全县农业遭到空前破坏,年均产值下降5.0%;1963—1965年,通过贯彻党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全县农业形势有所好转,年均产值增长9.3%;1966—1978年的13年间,全县农林牧渔业年均产值增长5.0%。1950—1978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8%。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采取一系列扶农、保农、惠农措施,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大力发展高、优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逐步形成多业并举、多种经营,具有农业产业化鲜明特色的农村经济新格局。199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2004年突破20亿元;2012年突破50亿元。 201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接近100亿元,达94.79亿元,是1978年的6.5倍(见图1)。

   

  图1  1949—2018年福鼎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增长速度

  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解放初期,福鼎农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1949年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75.2%,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占63.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主线,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特别是近几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农副业产业化进程加快,重点培植水产、茶叶、果蔬、食用菌四大特色农业产业,福鼎槟榔芋、四季柚、福鼎白茶等5个农产品获评中国驰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证明商标等,福鼎被授予“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被列为全国种植业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建设试点基地县。

    

  2018年,全市共有茶园21.21万亩,年产茶叶2.70万吨,特别是福鼎白茶,品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福鼎白茶以38.26亿元的公用品牌价值,连续9年进入“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位列榜单第4位,并被授予“最具带动力品牌”。农林牧渔业结构由1949年的75.2﹕1.1﹕10.5﹕13.2调整到1978年的63.8﹕1.9﹕12.5﹕21.8,2018年进一步调整到31.6﹕3.5﹕3.1﹕60.8。渔业生产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水产品产量从1949年的5177吨,增加到1978年的3.92万吨,1994年突破10万吨,2018年达20.82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