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福鼎 > 民风民俗 > 民族宗教

畲族概貌

来源:福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3-03-07 00:00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畲族是我国东南地区具有悠久历史的主要的世居少数民族。历史上畲族曾是一个聚居的民族,有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文化心理。唐末开始逐步离开粤赣闽三省交界地故土向北迁散。到明清时期,畲族的大部分在闽、浙、粤、赣、贵等地的一些山区定居下来,形成今天“大分散小聚居”的局面。畲族的这一分布特点使之同周边汉族的交往日益频繁,并且同汉族兄弟一道,为祖国东南山区的进一步开发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畲民自称“山哈”,意为山里的客人。历史上各个时期对畲族的称呼很不一致,史书的记载也非常的混乱。用“畲”或“”作为族称,最早出现在南宋典籍中,南宋刘克庄(著名诗人,南宋工部尚书)的《漳州谕畲》一文有“畲民不役,畲田不税,其来久矣”的句子。

  畲既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也指用这种方式耕作的田地。唐代诗人刘禹锡一首短诗为我们留下一幅唐代畲民垦耕的动人画面: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畲”是一个好字眼,用来称呼勤劳勇敢的山地农耕民族实在贴切不过。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对畲族的称呼都无法统一;明清两代直至民国时期有些地方史志还常常将畲民以“苗”“瑶”相称。1956年12月国务院正式公布“畲族”是我国伟大的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平等成员。从此,“畲族”成为法定的族称。

  据考证,畲族是黄帝的后代,相传帝喾(高辛氏)是“五帝”之一,是黄帝(轩辕氏)长子玄器之孙,是黄帝的曾孙,畲族始祖忠勇王(盘瓠)是黄帝另一子苗龙的曾孙,是黄帝第四代子孙。在高辛氏王朝遇到危险时挺身而出,杀敌立功,为此,高辛帝把三公主许配给忠勇王。忠勇王后来与三公主生了三男一女,高辛帝为他的三个男儿亲赐姓氏,为女儿招女婿。三男叫盘自能、蓝光辉、雷巨祐,女婿钟志深,上述传说人物后来成为了畲家四姓即盘、蓝、雷、钟的支脉始祖。

  畲族《高皇歌》

  亲养三子生端正,皇帝殿里去讨姓。

  大子盘装姓盘字,二子篮装便姓蓝。

  第三细仔正一岁,皇帝殿里讨名来。

  雷公云头响得好,笔头落纸便姓雷。

  忠勇受封在朝中,亲养三子女一宫。

  招得将军为驸马,女婿本来是姓钟。

  还封授他们爵号和领地:

  长男盘自能,封武骑侯,处南阳郡(今河南);次男蓝光辉,封护国侯,处汝南郡(今河南);三男雷巨祐,封立国侯,处冯翊郡(今陕西);女婿钟志深,封敌国侯,处颍川郡(今河南)。

  在畲族民居的厅堂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幅“祖公联”:

  功建前朝帝喾高辛亲敕赐,

  名垂后裔皇子王孙免差徭。

  说的是畲族的先祖在上古前朝为国家建立了功勋被高辛帝敕封为王还得到了许多的赏赐;他的功名流传后代,子孙们也受到历代官府的优待免除差役。

  畲族至今保留着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如鹞(老鹰)、走(跑)、镬(锅)、卵(蛋)、颈(脖子)、行(走),戮(杀)、吓(怕)、晓(知道)、眠(睡觉)、叫(哭)、食(吃)、说明畲族祖先受到汉文化影响,保留有如此鲜明的汉文化特征,表达了认同中华文化的共同心理,雄辩说明了畲族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也是“龙的传人”。